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笔记
笔记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物质和意识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四、实践和认识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
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四、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
五、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
六、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三部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五、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九、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开放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四部分 时事政治
正文部分
政治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取闭卷笔试方式,总分150分。从试卷内容比例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及时事4部分的比例分别为28%、28%、37%和7%。试卷题型为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4类,所占比例分别为53%、13%、20%和14%。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8%42分左右)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定义1.本质:质学与世界观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也是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
2.功能:哲学与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二、基本问题1.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一个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内容:何者第一性有无同一性
两个方面: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亦即谁决定谁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论据:不能回避 前提基础斗争焦点实践问题
四条论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②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③思维和丰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三、主要派别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基本派别)
⑴定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区分哲学基本派别唯一的科学的标准。依据哲学家们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思(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思、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⑵形态:首先,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及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次,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哲学史上出现过许多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但归结起来不外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万事万物之前,先有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是感觉或意识的产物。
⑶根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与此相交织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概括来说主要有社会历史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主要指社会实践的性质和发展状况,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就存在着产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深厚根源。②认识根源: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也存在着正确认识事物和歪曲认识事物两种可能性,即唯物正确观点和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③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里,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分不开的。
2.一元论与二元论
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所以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哲学史上的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个各自独立、互不依赖的本原,是哲学上的折中主义。
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凡是肯定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承认客观世界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观点,属于可知论; 凡是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客观世界能被人们所认识,或者否认客观世界能够被人类彻底认识的哲学观点为,属于不可知论。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只是量的变化,而且有质变和飞跃; 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主要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辩证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第二历史形态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虽然有时也承认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但否认事物的根本质变和飞跃;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在于外力的作用,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自身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马哲产生的根源:具体说来,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有其坚实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2、产生与条件1.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上半期社会历史的发展提示了社会历史唯物辩证的性质(涉及:资本主义发展与工人运动发展)
①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②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③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
3.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提示了自然界唯物辩证的性质(涉及: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自然科学前所未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基础。19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有代表性的重大成就,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等三大发现。
4思想理论来源:19世纪上半期哲学理论的发展使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发展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涉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与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
广义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人类历史上优秀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狭义地说,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5、特征与定义1.对象: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最普遍规律的科学(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对应:自然科学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这是从哲学研究的对象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对立)又有联系(统一)。二者的区别: 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世界某一领域、方面或层次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哲学以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二者的联系:每一时代的哲学都以该时代的具体科学为基础,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哲学的一般结论和原则;哲学所概括和总结的一般结论和原则又可以指导人们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本身,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6.内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涉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对应:哲学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这是从哲学的内容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而且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统一起来。
7.使命: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涉及:哲学的阶级性 对应: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这是从哲学的阶级属性、根本特征和社会作用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物质和意识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四、实践和认识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
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
(28%42分左右)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序论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呼唤新的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②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条件。③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做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⑤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找,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毛泽东思想开成和发展的历史进和及特点:
①萌芽:它萌芽于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萌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集中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的成果,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
②形成: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30年代初期;毛泽东思想的开成,是指毛泽东思想已经具有基本的形态。而具有中国革命特点的基本模式即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革命道路理论以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标志。
③成熟:成熟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全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体现了成熟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④发展: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伟大成功,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夺取全中胜利中得到重大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1.科学含义: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有个过程:①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 ②1943年7月,刘少奇发表文章论述毛泽东及其思想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时,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同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③1945年召开党的七大正式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④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作了科学表述:毛泽东思想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内容: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③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 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线,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其基本内容。
(1)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通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群众路线(历史唯物主义)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独立自主(中国特色)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事求是、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有求于普遍原理,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把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好。
4.(另)两个凡事: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三、试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伟大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找到了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胜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国内外反动势力,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2)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新中国和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毫无疑问,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治基础.(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成果,两者又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前者的许多重要思想,为后者提供借鉴、启迪并被吸收;前者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后者所继承和发展.(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和政治优势.毛泽东思想中所倡导的许多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等,教育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5)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落后而又极不平衡,毛泽东思想成功地解决了在这样的国家中,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孕育和启迪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四、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
五、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
六、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三部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7%56分左右)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形成条件
1)时代背景:时代主题变化,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
A..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B.在时代主题发生转换的同时,战后逐渐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浪潮,使当代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历史条件:中国社会主义经验教训,别国社会主义经验教训
①中国和②其他国家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3)实践基础:改革开放实践,现代化建设实践
我国①改革开放和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
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路,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这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二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之为邓小平理论。
2.理论体系
1)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实事求是: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
C.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 ③总之,实事求是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两者相互信赖,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2)内容:
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走自己的路)
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的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动力:改革(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 )
外部问题:和平外交(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战略步骤:三步走(提出基本实现代化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强调作为工作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3地位评价
1)地位:第二次飞跃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命题,指出了邓小平理论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就是说这一理论在结合时代牲和中国国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是牢固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阵地上,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中。
2)评价:当代中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邓小理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阵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②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的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④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的科学体系。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五、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九、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开放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四部分 时事政治
省……
河南高校网www.henan-edu.com 您身边的教育专家!
我们愿意终身做您提升学历、升职加薪的好帮手!
竭我所能,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咨询电话:0371-53733603 咨询QQ:2238390773
相关阅读